杂谈---什么时候你才能够跳槽
发布时间:2014-04-21 01:52:00作者:左潇龙阅读(6849 )评论(53)
引言
由于LZ最近看书比较少,大部分时候在写自己的框架以及折腾工作的事情,所以最近技术类的文章就相对比较少了。当然,LZ最近的文章总量也在直线下滑,不得不说,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
今天和各位来谈谈跳槽的事,LZ也工作两年半了,虽说时间不算太长,但中间也见过不少跳槽的同事,有的时候,或许是一种无奈,但更多的却是错误的选择。跳槽这件事,在IT界十分频繁,因为靠技术吃饭,因此虽说好工作难找,但大部分人找工作并不是难事,所以就造成了这种现象。
跳槽的几大原因
首先来说说跳槽的几大普遍原因,几乎大部分的跳槽都无外乎以下几种。
1、工资长时间按兵不动,难以实现屌丝逆袭,成就高富帅之身。
2、公司规模较小,升职空间几乎为零,升上去的唯一机会就是干掉老板。
3、公司文化难以苟同,比如无限制加班。
4、感觉在公司很受排挤,人际关系不佳,跟谁都说不到一块去。
5、公司不讲诚信,对员工如此,对客户也如此,在里面干活没有成就感,反而有罪恶感。
6、对于一部分女性同胞,还存在家庭原因跳槽的情况。
7、已不再爱程序猿了,想下海卖肉夹馍去。
说说身边真实的故事
1、曾经有一位同事,在公司里感觉太悠闲,学不到东西,于是心生杂念,开始准备跳槽之事。结果最终还是如他所愿,让他找到了一家忙的要死的公司,连上个厕所都得三思而后行,可是事后与他联系,他却表示现在的工作还不如以前。不仅每天累的要死,但仍然感觉学不到东西,做的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事。
2、还有一位同事,觉得自己的工资长时间按兵不动,于是忍无可忍,向上司提出要涨工资,结果是失望而归。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,在大约三个月之后,LZ在QQ上与其聊天,结果是他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,仔细一问,不是没工作,而是给他的钱全部和以前一样。
3、这是一位女性同事,由于自己已经是一位一岁小宝宝的妈妈,而且公司离家太远,即使在不加班的情况下,每次到家也都是9点以后了。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离开,LZ对此深表理解,为家庭而付出事业的女性总是值得称赞的,但也是无奈的。
4、说说LZ本身,唯一的一次跳槽就是因为公司规模太小,也见不到业绩的提升。于是失望之时,选择了离开。最终的结果各位看过LZ博客的朋友想必也知道了,LZ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顺利晋升为项目经理。
5、说说最后一位同事,这位同事平时话不多,LZ本身与其说过的话也不算太多,虽说LZ嘴比较爱动,但也仅仅是开开玩笑,乐呵乐呵,这与真正的沟通还是有一些不同的。目测他离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比较内向,而且别人又很少主动与之交谈,所以感觉自己比较孤单,最终选择了逃避。
谈谈LZ的看法
可以看出,上面有几个同事的跳槽其实是非常失败的,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对跳槽做比较深刻的思考。
就比如第一个同事,跳槽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太闲,学不到东西。当时LZ私底下就跟他说过,不要期望任何一个公司可以把你培养成大神,能把自己培养成大神的人全天下只有一个,那就是你自己。
为什么?
道理很简单。如果你在工作当中能学到东西,那就说明你当下所干的活你并不熟悉,或者说以前没有接触过,所以你学到了新的东西。试想一下,假设你长期能学到东西,那岂不是你一直在工作中都处于这种状态,这种人公司还要你干什么,这是公司,不是学校。正常的学习道路应该是,你把当下的事做好,并在业余时间学习其它的东西。等公司发现了你还有其它才能的时候,它就会给你锻炼的机会,这个时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了。
再比如嫌工资低的那位同事,他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认识到自己真实的水平,或者说没有意识到自己工资不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。工资不涨当然是不行的,但是要搞清楚状况,到底是公司不够仁义,还是你的水平真的就只是在原地踏步。如果连这个都不搞清楚就贸然跳槽,只能是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
至于最后一位因为人际关系而逃离的同事来讲,虽说LZ后来与之没有再联系,但LZ并不看好这次跳槽,因为这种跳槽的原因,本身就是错误的。
谈谈LZ自己的跳槽
说到LZ自己的一次跳槽,从客观结果来看,还算是比较成功的,至少LZ达到了自己的目的。
为什么会成功?
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,LZ在走之前进行了深刻的思考,而且对于跳槽的目标也非常清晰,就是要找一家大公司,并且最好是一家发展较快的公司,这样的话,机会也会更多,只要自己努力,就不怕没有施展的机会。
如果各位看过LZ的上一篇文章,就会知道,LZ在第一家公司任职时,当时的上司是非常不靠谱的,但是LZ并没有因此而跳槽。不是因为LZ甘愿被蹂躏,而是因为,你如何能确认你的下一任上司就会比现在的更好呢?说到底,无论这个上司多么给力,他总是一个凡人,只要是凡人,就会有缺点,保不齐你的下一任上司人品是不错,但是是个技术草包呢?到那时,难道你要再来一次跳槽吗?总之,对于人际关系这件事,LZ的个人观点就是,只要是因为人的原因而选择跳槽的,几乎都是错误的,因为这个世界上相似的人太多了,保不齐你下次遇到的人依旧如此,甚至更糟糕。
对于跳槽这件事来说,无论你跳的多么天衣无缝,跳槽总是有成本的。这个成本就是,你在之前公司的积累全部归零。到了一个新环境,你还需要再来一次,比如积累你的人际关系,积累你在公司的资历,积累你对公司技术体系的认知程度等等。
因此归根结底,跳槽是一件需要慎重思考的事情。到底要思考哪些事情呢?LZ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1、找出自己萌生跳槽想法的最根本原因。
2、分析这个原因到底是个人造成的,还是其它因素客观造成的。
3.1、如果是个人造成的,就扼杀掉跳槽的想法,直到现状得到改变再说。
3.2、如果是客观因素造成的,分析一下是极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。
4.1、如果是普遍现象,强制自己去适应。
4.2、如果是极个别现象,请走人!
结合LZ自己的例子
根据上面给出的步骤,LZ给各位分析一下自己在第一家公司跳槽时的想法和思路。
1、分析根本原因:因为职位难以得到提升。
2、分析到底是个人造成还是客观因素:自己能力暂且不足是一方面,但就算能力足够,就公司的现状来说,也很难晋升。因此LZ认为是客观原因造成的,选择3.2。
3、分析到底是普遍现象还是极个别现象:公司规模小当然是极个别现象,因此选择走人,去一家更大的公司,选择4.2。
再说一个LZ其它的例子,这个例子在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过,就是在LZ每天负责小功能、小bug而且还经常挨批的时候,曾经萌生过跳槽的想法,但最终LZ还是没走。当时的思路就是下面这样。
1、分析根本原因:工作本身难度较低,得不到应有的锻炼,而且得不到上司认可。
2、分析到底是个人造成还是客观因素:工作难度较低是客观因素造成的,但得不到上司认可却是个人原因造成的,总的来说,个人原因占的比例较大,因此直接选择3.1。
结合上面的分析步骤,本文的主题“什么时候你才能够跳槽”其实就能够回答了,就是你经过慎重的思考,结果发现走到了4.2的时候,就是你该跳槽的时候。尽管事无绝对,但事情往往是有规律可循的,本文就是帮各位总结一下这个规律,但各位也要懂得随机应变。
小结
其实很多人在跳槽的时候并没有这么精细的思考,有时候甚至只是一时冲动,但结果往往是失败的,虽然不排除个别成功的例子,但那毕竟是极少数。慎重跳槽才是正道,尽管技术使你有了跳槽的资本,但是有句话说,水可载舟亦可覆舟,不要被你的资本冲昏了头脑,且行且珍惜。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归作者(左潇龙)所有,欢迎转载。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,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,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|
|
|
|
|
|
|
|
分类: 编程之路
编程是要有感觉,有意识的,不忙到一定程度,培养不出来感觉和意识,很多设计的技巧都是为了解决大工作量下的组织和复用问题。
至于楼主说的,要跳就跳大公司,我只能说呵呵,这个思路不适合大多数人,比如本人去的第一家公司,大概培训了我们三个人一个礼拜,然后就挑出一个被认为接受比较快的人重点培养了,即使如此,这个“重点培养”的苗子,整整一年时间也没没带过一点哪怕像样一点的项目,更别说我了。
老总基本思路是啥都不说,但千方百计给你造成一种幻想,等你成公司老人了,我会重用你,实际情况是,公司除了几个创始人,以及一两个呆5到7年包打天下的全能型程序员以外,统统都是新人。等我“混”成老人,那其他人岂不是更老?
国企是共和国长子,国家经济要转型的时候,朱镕基挥刀断腕,三千万人齐下岗(请不要误会,我完全认可这个决策),淘宝是现金流数一数二的电商,淘宝那十年里说,当年很多人崇拜马云,又说,书里说的那些人,一大半都已经离职了。父子不过如此,老大与小弟也不过如此,我认为上述现象全部都是合理的。
怎么说呢,比如某天你丢钱了,我捡到了还给你,你下次是会更小心呢,还是会更放心呢?我觉得合理的决策是更小心,因为任何一个独立的人,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别人的好心的基础上,公司不会,所以公司会有选择培养,我也不会,所以我完全理解公司老总的决策,为我自己的前程,仔细想想,走了,当然,也是混满一年,也就是lz说的,学新东西最多的那段时间。我想公司也会理解我的,因为实际上,公司老总那几个人,当年要不是从别人处辞职创业,也不会有今天,大家将心比心,哈哈。
总之,几年来,我最不后悔的就是从那家公司跳槽,虽然后面仍会有种种不顺,我的看法是这样的,不太喜欢的公司呆半年到一年,普通公司呆三年,喜欢的公司呆五年,作为骨干和主力的公司可以呆七到十年。超过这个时间,即时你再努力,你对公司也是有害的,因为你的思路已经固化了,同样,公司对你也是有害的,除非你只想混饭吃。
有时候我听人说励志故事,人大发感叹,我当年真是什么都不懂,我心里想,年轻人,我见过很多出来闯世界的人,从来没有哪一个“什么都不懂”的人能励志的,“什么都不懂”,你不过是别人的傀儡而已,只会被人玩死。你肯定懂一些东西,然后才能用你懂的东西,去交换你不懂的东西,你唯有仗剑,才能收功名,如果你十年前什么都不懂,你现在也不会懂多少东西的。
这些故事,真真假假,深究真没什么意义,比如如果是我,我不会如LZ那么说,我会不经意间告诉新人,我们公司有某某伟大的程序员,什么程序架构是他设计的,参与过什么开源项目,解决过什么复杂问题,然后,他现在在某外企研发中心任要职(是这个新人肯定去不了的地方就成)然后这个新人这几年会好好干。如果我新入职,我愿意听这样的话,哪怕是谎言。我不会蠢到告诉新人凡是离职的人都混得不好的。
当然,还有一个前提,就是你这个公司确实有这么大平台和舞台提供给这个新人去好好干。你招的人是程序员,如果连这么简单的谎言都看不出来的人是没资格当程序员的,有时候为混口饭吃,有时候为及时行乐。
站内搜索
用户中心
用户名: | 登录 | 注册 | |
密 码: | ||
用户名支持字母,数字,下划线和中文 |
最新评论
随机推荐
SpringCloud接入EDAS—...
左潇龙2017-11-27
设计模式详解(总纲)
左潇龙2013-08-16
杂谈---小故事小道理,...
左潇龙2013-08-30
致书友
左潇龙2015-07-12
博客园的最后一篇博文...
左潇龙2015-05-28